撰文/Alan.攝影/Alan
2012/08/06發表,已被閱讀52,882次

8月3日正式上市的Xperia acro S,狹Sony旗艦機規格進入臺灣防水智慧型手機市場,加上日系設計基因並提供黑、白、桃紅3色選擇,讓它更具獨特性,本次U-3C試用組即針對Xperia acro S所主打的防水功能,實際體驗其實用性以及魅力。

Xperia acro S可看作早前日本市場推出的Xperia acro HD之國際版,這在過去的SonyEricsson時代可說相當罕見,日本手機市場主要由3大電信商Docomo、KDDI、以及Softbank主導,市場上幾乎皆為客製機,獨特的市場文化讓日本手機自成一格。進入Sony Mobile時代後,從首款的Xperia S即主打日系設計,而Xperia acro S更是直接在外觀、規格上幾乎原封不動承襲自Xperia acro HD,加上接下來日本上市的Xperia GX/SX皆有極高機率推出國際版,是否代表Sony Mobile將逐漸打開日系機種大門,值得持續觀察。

防水手機在日本市場的Feature Phone時代已相當盛行,而自從iPhone打開日本的智慧型手機大門後,Android陣營的手機也承襲自過去的Feature Phone時代的特色,擁有過半的防水智慧型手機縱橫於日本市場。綜觀目前臺灣市場的防水智慧手機,涉足此領域的主要廠商僅有Motorola與Sony,對消費者而言選擇性並不多元。Motorola旗下的Defy系列擁有鮮明的戶外三防特色,厚實陽剛的外型容易與戶外活動應用連結,而Sony Moile近期推出的Xperia go、抑或在SonyEricsson時代推出的Xperia active,也皆強調戶外運動特色,但都是以中階偏入門的硬體規格為切入點,讓台灣的防水高階手機市場呈現長期空窗。

而Xperia acro S在台灣上市所代表的意義,就是直接以自家旗艦手機的規格,內建防水功能,提供消費者無須妥協的選擇。

Xperia acro S的包裝內含專屬座充,因此比它款Xperia系列手機包裝來得更大,與目前主流手機場以微小化包裝相比有著大異其趣的設計。

外觀設計

Xperia acro S的正面以偏方正的形體設計,搭配大面積的礦物玻璃提供生活防刮功能,下方的3顆觸控按鍵分別為返回、Home鍵、以及選項功能鍵,按鍵排列設計與Xperia S等NXT系列機型相同。acro S的按鍵觸控區位於圖示上,下方並有3個定位提示燈,在實際操作上不會有如Xperia S的不夠直覺或Xperia ion的靈敏度等問題產生。

全機以霧面塑料為主材質的Xperia acro S,雖然質感上不若採用金屬的Xperia ion突出,但在機身潮濕情境下此材質得以提高摩擦力,藉以增加握持穩定度。為了達成訴求的防水防塵能力,Xperia acro S機身將所有的連接介面皆設計於機身側面,並加以防水護蓋保護,它的後蓋底部雖可開啟,但僅有機身相關序號資訊與吊飾孔,並無任何介面設計於此處。

本次所借測雖為盒裝版本,但內容物與正式上市版本仍可能有部分差異。Xperia acro S的盒裝內容物包含手機本體、說明書、專屬座充、變壓器、USB傳輸線、以及附有3種尺寸耳塞的耳道式耳機。
Xperia acro S的正面上部分布有130萬畫素視訊鏡頭、聽筒、距離感應器、提示燈等部件。
Xperia acro S的功能按鍵以觸控式3鍵設計,感應點設計於圖示位置,下方並有3顆自發光定位點,設計較Xperia S直覺同時不會有Xperia ion常發生的靈敏度問題。
Xperia acro S背面搭載的1,200萬畫素相機鏡頭與機身平面切齊,左右方分別有第二麥克風收音孔以及喇叭揚聲孔,實際體驗其聲音表現較Xperia ion突出,在開啟xLOUD後開至最大升也未有破音情形產生。具備NFC近場通訊功能的Xperia acro S,在鏡頭與LED閃光燈之間貼有其功能標誌貼紙,不過若反覆下水則貼紙有脫落之虞。
Xperia acro S的機身右側為全機所有實體按鍵所在,由上而下分別為電源/解鎖鍵、音量調節鍵、以及實體快門鍵;因Xperia acro S的背蓋下未有連接介面設計,主要的傳輸、多媒體及SIM卡插槽皆位於機身頂部及左側,並加以防水護蓋保護。
雖然Xperia acro S提供日漸稀少的實體快門鍵,但其按壓行程短與偏硬的設計,使用上需多施力才可感應犧牲了部份舒適性,而音量調節鍵在單手握持時偏短的造型也增加了操作困難度;位於機身左側偏下的金屬接點即為與專屬座充連接處。
將機頂之防塵/水保護蓋打開,即可看到下方之連接介面,排列與2011年Xperia系列將介面同設於機頂的機種相同,其防護蓋與機身連接處同樣以軟式透明膠條達成。
位於機身左側的micro SD卡插槽以及一般尺寸SIM卡插槽。
micro SD卡插槽採用一般常見的按壓插入/彈出設計;SIM卡則以抽屜式設計,但與Xperia ion的拉出式不同,Xperia acro S的抽屜與機身為固定不可分離式。
Xperia acro S內附的耳機型號為MH650,市價約在400元左右,較Xperia ion所附的MH750平價。而為達到防水能力,Xperia acro S的3.5mm耳機孔也設計了防護蓋,不過實際使用時面積偏大的護蓋設計,反而讓連接耳機時損壞的風險提高。
內附的USB傳輸線在micro USB端採用較少見的90度直角設計,實際使用上對於將micro USB插槽設置於機頂的acro S、或內附的座充來說,皆有較理想的使用體驗。
Xperia acro S與3月日本市場販售的Xperia acro HD一樣,直接隨機附贈專屬座充,而此座充最大輸出電流可達1.5A,因此可對應已販售型號為EP850/851之快速充電器。
不過Xperia acro S所付的充電器為一般型號的EP800,不具備快速充電功能。
專屬座充將以圖中金屬接點與Xperia acro S機身左側的金屬接點連接實現充電功能。
實際將Xperia acro S與專屬座充接合的樣子。需要注意的是,因座充本身並不防水,因此連接前最好確實將Xperia acro S機身擦乾,以避免損壞及漏電風險。

1,200萬畫素相機與防水實測

就防塵/防水等級來說,Xperia acro S符合IP55/IP57標準,意即它防塵通過無損害堆積測試,機身容許的入塵量不致損害機身;防水方面則通過機身各角度低壓噴水3分鐘、以及浸入1公尺以內水深30分鐘測試,就帳面上提供的防塵/防水能力,acro S足以抵擋日常上的意外浸水風險,與市面上的3防機相比,Xperia acro S少了防震功能,因此意外摔落仍會對機身造成損害。就Sony官方的使用建議,Xperia acro S可容許一般泳池畔、沙灘等潮濕淺水區等環境中使用,不過並不適合應用於浮潛等水下活動,在接觸到海水後,最好能以清水沖洗並擦乾,防止海水腐蝕性對機身傷害。

實際將Xperia acro S置入水中或潮濕環境中使用之前,為保險起見建議使用者檢查各插槽防護蓋是否確實蓋緊密合,因為防護蓋為acro S提供防水能力的唯一也是最後防線。在潮濕環境中,acro S因具備wet finger tracking技術,但其效果仍與乾燥環境中的準確度有部分差距,但仍比一般機種提供更佳的觸控定位能力;而可置入水中的acro S,是否可在水下操作或是實現水中拍照/錄影等功能,答案是操作無法達成,但拍照或錄影則須要技巧達成。

Xperia acro S的防水特性讓它不用擔心日常可能的液體潑濺意外。
在颱風天或下大雨時,使用acro S不須再提心吊膽擔心機身是否進水;而wet finger tracking技術則同步提升機身或手指沾水時的觸控精準度。
雖然Xperia acro S可在海邊或沙灘等場合使用,但Sony仍建議為避免海水腐蝕性以及殘留沙塵對機身的影響,使用後最好可再以清水沖洗。
一般手機在附著難纏的髒汙時總是特別麻煩,而acro S則可直接用水清洗讓清潔更容易。

acro S與一般的手機、平板等裝置相同,採用電容式觸控螢幕技術,其觸動原理為藉由偵測螢幕上電流改變來達到觸控定位與點選能力,而水為導體,浸入水中後acro S的螢幕因無法正確定位觸控位置進而無法偵測手指位置。同時浸入水下的過程中,有相當機率因水面與螢幕/3顆觸控式按鍵之接觸面,讓acro S啟動觸控功能,讓它不受控制的啟動觸控能力,造成一定機率跳離當前頁面甚至啟動其他App。

要讓acro S在水中錄影或拍照,最好將拍照啟動方式選擇為僅實體鍵,並先將手機置入水中後再按下實體快門鍵快速啟動相機,如此可避免機身置入水中過程的干擾。不過,acro S擁有較新的兩指分合數位變焦功能,讓acro S在水中可能不受控制的自動啟動數位變焦,讓此新功能變成一種困擾。要讓acro S在水中拍照或錄影並非不可能,但因水中的外在因素干擾需要反覆多試幾次,同時也降低了實用性。不過使用者若單純將機背鏡頭置入水中,但正面的螢幕仍置於水面上,拍照或錄影功能則皆不受影響。

實現水下拍攝前最好將拍攝方式設定為僅相機鍵,以減少水中可能觸動螢幕機率。
Xperia acro S擁有拍照或錄影模式下,新增的透過2指控制數位變焦功能,但也因為此功能讓acro S在水面下拍照或錄影時有機會觸動數位變焦,造成拍攝時的困擾。

Xperia acro S的防水功能,對於臺灣多雨的天氣或炎炎夏日想前往海邊/泳池消暑接提供便利的實用性,加上對潑濺意外的防護,acro S在外型設計以及硬體規格皆不差的條件下,提供臺灣市面少有的防水智慧機選擇。Xperia acro S的防水能力讓它可生存於更多環境,也避免掉浸水/潑濺意外對機身的危害,但上述能力皆建構於防護蓋在完全密合狀態下才可達成,同時Sony Mobile也於日前在官方粉絲頁表示,並不建議使用者長時間浸入海水中使用,因海水的腐蝕性對機身有不良影響,接觸過海水的機身也建議以清水加以沖洗以便去除可能殘留的沙塵。

廣  告

在相機規格部分,Xperia acro S搭載1,200萬畫素相機,不管於畫質表現或是操作介面呈現,皆與配備同級畫素的Xperia S或Xperia ion相同;前置視訊鏡頭也是相等的130萬畫素並支援720P錄影,但不具自動對焦能力。簡單來說Xperia acro S擁有與目前Xperia旗艦機相同的影像記錄能力。

Xperia acro S的照相介面與規格皆與上市機種Xperia S或Xperia ion相同;螢幕左方的3個功能圖示可依照使用者需求更換。
ISO感光度在正常模式下提供自訂選項,最高可手動調整至ISO 800。
在SCN Auto模式下,使用者可自訂功能將縮減,不提供ISO感光度、白平衡、測光方式等進階微調選項。
切換至錄影介面所提供的調整選項。
快門聲已可切換至靜音,在某些安靜場合拍照終於不用再接受大家的注目禮,對使用者來說算是相當實用的選項,但同時對焦完成也不再有聲音提示。

使用Xperia acro S實際拍照、錄影

以下照片皆使用SCN Auto模式拍攝,並僅縮圖及一次銳利化。

因Xperia acro S未內建HDR功能,在高反差環境下拍出的照片,將有相當機會出現亮部過曝或暗部曝光不足的情形。
使用內建LED閃光燈拍攝效果。
全景拍攝模式。

與Xperia S同級的4.3吋720P Mobile BRAVIA Engine螢幕

Xperia acro S配備4.3吋1280*720解析度螢幕,達到與Xperia S同等342dpi像素密度的細膩表現,再加上內建的Mobile BRAVIA Engine技術,在觀看照片、影片時可提高色彩飽和與對比度,提供更佳的多媒體觀賞體驗。而U-3C實際以搭載IPS面板、擁有高細膩度表現的iPhone 4S視網膜螢幕相比較,在相同環境下以相同快門、光圈值、以及ISO感光度等條件的M模式拍攝,對比出螢幕的調性。

以筆者實際對比2款手機螢幕,可感受到Xperia acro S在搭配Mobile BRAVIA Engine技術下,其色澤呈較討喜的豔麗走向,雖然天生硬體條件為一般TFT螢幕,但色彩呈現上與IPS面板的iPhone 4S相比,絲毫未感受到力有未逮的情形,加上Xperia acro S擁有的720P細膩度,讓它尤其在多媒體表現上可滿足大多數使用者的胃口。

在紅色表現上,可看出Xperia acro S呈現偏向豔麗的桃紅;而iPhone 4S則呈現較忠實的色彩。
橘色也以Xperia acro S的曝光度較高;而在青綠色上兩者的差異更劇,
藍色以Xperia acr S的表現較濃烈。
在黑色上兩者差異不大。
白色與銀色同樣未有辨別性的差異出現。

內建Android 4.0系統搭配新一代操作介面

Xperia acro S為繼Xperia neo L後,Sony第二支在臺以原生Android 4.0系統上市新機。Sony在旗下Xperia系列機種提供Android 4.0介面體驗主要以RAM的空間為分野,512MB界線以下的機種如2011年上市並獲得升級的Xperia arc等機型、以及2012年登場的Xperia neo L等,在介面與功能上相似,可歸類為一區塊。

而2012年上市的Xperia S、Xperia ion、Xperia P、以及Xperia acro S等機型,因內建1GB RAM,所以介面與功能上以UXP NXT UI為基礎,提供新世代的操作體驗,而目前已獲得升級Android 4.0的Xperia S或直接內建的Xperia acro S,又較尚未升級的Xperia ion等機型擁有介面外觀、部分功能的差異。

在鎖定螢幕下,Xperia acro S提供使用者自訂想接收的資訊類型。
圖左為下拉式通知欄畫面,Android 4.0新增了設定捷徑,在解鎖畫面下同樣可使用,但仍未新增Wi-Fi、靜音、數據傳輸開關等受歡迎的快速調整功能;圖右為兩指一縮的首頁的Widget小工具總覽畫面,點選Widget即可進入該Widget所處頁面。

在首頁下,Xperia acro S提供與升級後的Xperia S,相同之新一代桌面背景與新增Widget/捷徑/應用程式式樣。使用者可透過按下選項鍵、點選螢幕上之頁面定位點、或是長按頁面空白處等方式進入上圖左之畫面,提供較過去更為多元的啟動方式。

按下圖左之畫筆圖示,可設定桌面及主題,Xperia acro S並內建了首見於Xperia S身上的Cosmic Flow動態桌布。按下圖左之「+」圖示,可新增Widget小工具、捷徑、或是應用程式,並為新一代介面,可從各Widget縮圖右下角得知所佔頁面大小,而部分如時鐘Widget,更提供多種式樣選擇。

部分Widget使用者可自行調整大小,圖右為新增的便條Widget,滿足使用者作臨時記事需求。
折疊式的快速開關Widget新加入了如NFC、無線基地台等更多快速啟動/關閉選項;圖右為長按Home鍵後Android 4.0常見的多工處理畫面。
Xperia acro S的App頁面已將功能圖示移至右上角,不過分類方式與功能性皆與過去相同。
撥號介面提供拼音與號碼2種快速搜尋方式,並無台灣常用的注音搜尋方式,撥號鍵盤上也未標示出注音。
通話記錄已支援隱藏功能;而內建第2麥克風的Xperia acro S則擁有噪訊抑制能力。
在來電或簡訊方面皆預設了快速回覆選項,並提供使用者自行新增範本。
在桌面直接點選時鐘Widget,即可進入如上圖頁面,裡面以分頁整合了鬧鐘、世界時鐘、碼表、以及倒數計時等4大功能,圖右的世界時鐘對需要在世界奔波的商務人士來說較為實用,同時介面也更加美化。
整合進碼表及倒數計時工具。
Xperia acro S維持Xperia系列一貫內建日文輸入法傳統;中文輸入法則提供注音、手寫、筆劃、拼音、以及倉頡等5種。
中文輸入法已支援滑動輸入(Gesture input),實際體驗辨識度不錯,大致上皆能打出欲輸入文字。
Xperia acro S採用原生Android 4.0瀏覽器,提供儲存頁面供離線瀏覽、電腦版網頁檢視等功能,並可與透過Google帳號將Chrome瀏覽器書籤同步化。
新版的Google行事曆介面走簡潔風格,功能性則差距不大。

Xperia acro S最明顯的改變在內建3款全新的多媒體App,而目前僅有升級Android 4.0後的Xperia S擁有相同之App,3款全新App分別為相簿、Walkman、以及影片。相簿新增了可2指放大縮小改變瀏覽圖片的新功能,並增加了地理檢視、以及維持過去整合網路相簿能力;Walkman的介面/功能大致上維持原樣,主要增加播放時的視覺效果;影片App除了可播放裝置中影片外,並具備從資料庫中找尋影片相關資訊能力。

更新過後的相簿App,提供2指改變圖片檢視張數能力,同時也將地理標記的地圖檢視、以及線上相簿整合進分頁中。
地圖檢視即將已地理標記的照片利用地圖顯示出來,讓使用者可一目瞭然檢視自己的影像足跡;若按下圖左右上角的地球圖示,則進入如圖右的3D地球檢視模式。
在線上分頁下,即呈現已同步化之網路相簿或社群相簿,功能與過去Xpria相簿相同;圖右為圖片檢視下提供的功能,刪除選項已移置右上角獨立呈現,按下選項可對圖片作一些簡單編輯。
圖左為acro S所內建的新相簿App;圖右則為內建Android 4.0原生圖片庫的Xperia手機,兩者以同一張照片下檢視詳細資料,可發現Android 4.0原生圖片庫提供資訊較豐富,包含光圈、快門等資訊皆可完整呈現。
按下編輯相片功能,即進入Android 4.0內建的圖片編輯器,可作一些簡單特效或剪輯。
Xperia acro S內健全新的Walkman音樂撥放器,主要的介面、功能仍維持Xperia S以後新一代式樣。在上圖呈現的播放介面背景色會隨專輯封面主色調變化,並支援直接拖移專輯封面來切換曲目。
在「我的音樂」分頁下並無太大更動,但多了「朋友的音樂」分類,可查看Facebook等社群平臺朋友分享的音樂。
可自訂的等化器與Sony獨家的ClearBass、Xloud等音效技術也維持原樣呈現,插上耳機則可選擇內建的3種音場效果。
將裝置內的音樂下載音樂資訊後,即可使用依音樂節奏分類的Sense me功能。
在未解鎖狀態下支援基本音樂操控功能,跳離播放器執行其他功能時,也可透過下拉式通知欄來更換樂曲。
在正在播放介面下點選選項鍵,即可發現Walakman音樂撥放器新增的視覺化工具;而acro S也支援DLNA功能以便在其他裝置播放。
Walkman撥放器內建約10種的視覺特效,並可將播放面板完全隱藏。
各種視覺效果也會不時出現正在播放歌曲的曲名或是演唱者資訊。
新的影片App除了播放功能外還提供了影片相關資訊搜尋功能,但目前資料庫僅有英文內容。
在播放功能方面則與原生撥放器大致相同,但音訊部分提供耳機音場效果選擇以及xLOUD效果開關。

硬體效能

Xperia acro S的硬體規格與上市機種Xperia S、Xperia ion相仿,可間接推斷出2012年Sony的策略仍延續2011年的Xperia arc、neo、play等機形式,採用在硬體規格差距不大的基礎下,再推出外形特色與功能取向不同的Xperia系列機型,Sony Mobile首款機型Xperia S即擁有特色鮮明的透明帶、Xperia ion提供金屬質感與4.6吋大畫面、日系血統的Xperia acro S則以高規防水機打入臺灣市場。

在Xperia S、ion、acro S三機核心組件皆相同的條件下,提供的操作流暢度與硬體效能也更趨一致,因此以相關App測試,得出的分數差距皆不大。acro S搭載高通MSM8260 1.5GHz雙核心處理器、1GB RAM、以及內建16GB儲存空間並支援最高外接32GB micro SD卡擴充,這部分與Xperia ion幾乎相同。實際使用acro S在翻頁等一般操作上,較目前的4核心旗艦機感覺稍慢,而在執行一些吃重硬體效能的App下,差距更為明顯。對於一般使用者而言,除非是重度使用或常玩3D遊戲,否則acro S足以應付一般的操作、上網、以及行動社群等功能。

Xperia acro S實際剩下約1.7GB供使用者安裝App、以及11GB儲存資料。
將Xperia acro S安裝一些常用App後,其實際的記憶體剩餘量約在200MB上下。上圖為對比開啟Cosmic Flow動態桌布後的記憶體使用量變化,可發現佔據約22MB,若使用者想延長電池續航力或釋放記憶體空間,關閉Cosmic Flow動態桌布是可行的選項。
Xperia acro S內建Android版本為4.0.4;並支援同時10點觸控。
以Quadrant Standard測試得分為3,121分;以安兔兔評測測試得分則為6,666分,皆與同級相似硬體規格的Xperia S或Xperia ion相當。
使用Vellamo軟體測試瀏覽器的順暢度,Xperia acro S因已搭載Android 4.0.4作業系統,跑出1.603分成績,較日前借測的Xperia ion高出不少。
以Nenamark 1與Nenamark 2測試3D效能,分別得出56.5fps以及37.4fps的成績,皆與Xperia S或Xperia ion的成績相當。

電池續航力

自Xperia S上市以來,因其搭載的舊製程處理器讓電池續航力未有出色的表現,同時不可更換的電池設計,也為續航力不佳帶來另一個罩門;而核心組件與Xperia S相同的acro S,搭載的電池容量達1,900mAh並與Xperia ion同級,在續航力上期待將能提供更佳表現。

實際使用Xperia acro S,在Wi-Fi開啟、同步化開啟、GPS開啟約1小時上下、並頻繁使用照相/藍芽功能、開啟螢幕檢視的重度使用情境下,acro S電力約莫在8小時25分後降至20%,勉強可滿足1天在外的使用時間;另外以連續播放1080P影片測試,將acro S亮度與音量皆調整至最大,並開啟藍芽、Wi-Fi、以及自動同步化等功能,acro S約在3小時後電力降至20%,表現與日前所借測的Xperia ion差距不大。

在頻繁使用相機並開啟同步化使用情境下,Xperia acro S約提供9小時使用時間並剩下16%電力。
連續播放1080P影片並將音量及螢幕亮度開至最大,同時也將網路、同步化、藍芽等功能開啟,Xperia acro S約提供3小時使用時間並剩下20%電力。

結語

就具備防塵防水功能的智慧型手機來看,台灣市場上找不到與Xperia acro S同等級的競品,因此對於希望擁有一隻效能不差、重視拍照效果、同時又具備一定等級防塵/防水能力的消費者,acro S是最理想的選擇。不過Xperia acro S在硬體方面幾乎皆與年初登場的Xperia S相同,其搭載的高通MSM8260 1.5GHz雙核心處理器雖然使用上仍提供一定水準的效能表現,但與目前市面上旗艦四核心機種相比,其較舊的製程讓它在發熱與耗電量加劇,因此雖然acro S已內建容量不小的1,900mAh電池,但續航力上表現並未達到相對的期待。

經過約一周的實際體驗,Xperia acro S在一般操作上表現流暢並維持目前Sony旗艦產品水準,此外搭載的Android 4.0作業系統、新一代介面、以及全新的多媒體App,已是Xperia系列中提供完整內容機種之一,但一些它廠行之有年的好用功能如通知欄快速設定、首頁編輯、或是App總覽畫面的編輯能力等,仍未在acro S上遇見,讓介面功能性稍打折扣。不過,acro S擁有同級機中無人能出其右的防水防塵功能,則是提供顯著實用性與降低意外對機身造成的影響,同時也讓acro S的使用環境更加廣泛,其防水/防塵能力是同級機無法比擬的與生俱來優勢。

Sony Xperia acro S優缺點整理

優點

缺點

1.臺灣市場最高階防水智慧型手機

2.附贈的專屬充電座質感不錯,且支援快速充電器展現誠意

3.直接內建Android 4.0.4作業系統,並提供Sony完整的新一代的介面與多媒體App

4.Mobile BRAVIA Engine技術搭配1280*720解析度的螢幕,擁有細膩、鮮豔的畫質表現

5.美型設計與多色選擇

1.處理器世代較舊,帶來相對較高的發熱與耗電量

2.搭載1,900mAh容量電池,但續航力仍表現普通

3.行程短及硬的實體快門鍵

4.下水後觸控功能即不受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