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智慧手機選購原則:2013 年最佳推薦

撰文/RainReader
2014/02/12發表,已被閱讀20,280次

或許許多讀者會感到納悶, 2014 年已然造訪,美國消費電子展剛過,緊接而來的是月底巴塞隆納 MWC 2014,又是新一波的旗艦新機發表會,怎麼這個時候還在推薦 2013 年的智慧手機呢?似乎有點跟不上時代。

正好相反,編輯部認為現在才是去年旗艦的最佳購買時機,就在全球廠商推出今年旗艦機的前後。由於Android產品的碎片化特性,再加上各家廠商每季推陳出新,導致系統韌體分殊難以選擇,因此對於 Android 智慧手機,我們的選購結論是:

1.由於產品碎片化嚴重,故Android智慧手機購買旗艦規格才具價值

2.若最新旗艦機種太過昂貴,則選擇上一季,甚至上一年的旗艦機 CP 值更佳。

智慧手機已經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隨身物品,但龐大的機種也使人眼花撩亂,難以抉擇。

為何如此?綜合理由如下:

第一、沒有人可以認識所有的Android手機。我們所能認識的智慧手機基本上局限於世界大廠,例如Samsung、SONY、HTC、華為等等,但是對於其他國家的產品則相對陌生。例如位於非洲剛果的智慧手機製造商 VMK 在 2013 年也推出了超過十隻以上的系列產品,但可能根本乏人問津無人知曉。

根據U-3C之前的報導,2013 上半年就發售了 11868 種搭載 Android韌體的智慧設備,全年更是超過二萬種,如果對比 2012 整年僅推出了 3997 種Android智慧設備,這不僅說明 2013 年確實可謂是智慧裝置猛起飛的年代,更顯示出智慧裝置如同網路檢索一般,數據龐大而難以駕馭選擇。

或許您號稱手機達人,但把所有認識的Android設備全部加起來不知道有沒有一千種?這個世界上有超過上萬種的智慧設備正在被使用,而且以每月數十款新設備的速度增長中。或者應該這樣說:我們熟悉談論的熱門旗艦機,不過是一座正在日日不斷增高的金字塔的最頂端。

我們認識的智慧手機不過是滄海一粟,而且這一現象可能越來越嚴重。

其次,另一個最顯著的特徵是:其實手機用起來差不了多少,更精確地說:我們越來越難以區分多款智慧手機之間的差異,不管是外型或是內在。第一是從2013年到開始,整個硬體的成長曲線已經放緩,市場的研發重心轉移到穿戴式裝置以及廉價手機上,旗艦機本身的差距已經越來越細微。而在軟體方面,雖然APP Store 或 Google Play 經常宣稱多達他們的系統商店多達數十萬種的各種 APP;但事實上經常被下載並使用的都是那幾十款固定的玩意。

當智慧型手機從「年度旗艦」走向「季刊新品」,甚至是每個月就有新顏色和小改版推出時,新增的不過是硬體跑分或處理器時脈等難以察覺的數據進步主義、一大堆留之無用、棄之可惜的周邊功能;伴隨的不過是越來越肥大的韌體,越來越高騰的售價。

廣  告

在這個資訊時代我們確實需要一台智慧手機,好用、好炫又好玩。但事實是:產品太多,其實已經很難一眼瞬間區分別人拿的是什麼手機,而且也難以感覺 1.5GHz 和 2.2GHz 的四核心處理器在使用上有什麼速度上的差別。

智慧手機見證了當代主流科技結晶之匯集所在,但也訴說著一種科技過度的虛擲與浪費。2014 年的旗艦規格將跨越 Full HD,在手掌方寸大小之間建構超過 2K 的解析度,這已經遠遠超越人類視覺的辨識極限,本質上沒有意義,更多是一種以數值結果來承載技術進步的自我滿足追求。

如果安卓陣營的碎片化與龐大化在短時間內不可改變,為什麼我們不選擇一些在外型設計並無差異、軟硬體順暢上都極為優秀,但價格只要最新產品一半,甚至更低的「上一季旗艦」作為今年入手的選擇呢?

以下是筆者所推薦的高 CP 值 2013 年安卓智慧手機。由於手機太多,必定還有其他的遺珠佳作,不過下列產品都是實際購買使用,而且覺得值得推薦的佳作。

如果智慧手機已經不如過去功能手機一般堅固,一台可用四五年的話,選擇價美物廉的高CP值手機或許也是不錯的方式。

1. HTC 蝴蝶機,HTC Butterfly

於 2013 年初熱賣的宏達電蝴蝶機原先是專為日本市場所設計,整體線條簡單質樸,鏡面螢幕更增添了高雅的設計感,手持和控制感觸令人回味。蝴蝶機搭載了最高規格的Full HD解析度螢幕、四核心處理器和2GB RAM等,提供了絕佳的螢幕視覺享受和流暢的操作體驗,同時更加入防水設計,具備 IPX5 防潑水規格,可阻擋低壓水柱衝擊與一般潑水不需擔心。

宏達電於 2013 年接續推出 Buttlefly S 和年度旗艦 New HTC One,但我們依舊推薦第一代的蝴蝶機。因為蝴蝶除了處理器時脈略低以外,其他不管外型設計、螢幕效果、操作手感都無太大差別,但價格上僅需剛上市的一半,與年度旗艦 New HTC One 的最低 16GB相比也較為低廉,更具備了記憶卡的擴充功能。若您喜歡日式設計風格、撞色系前後設計感與大螢幕的玩家,HTC蝴蝶機依舊是很優秀的選擇。

蝴蝶機是宏達電在2012年底至2013年初最熱門的旗艦機種,迄今仍受到許多消費者喜愛。

2. LG G2

LG 智慧手機在臺灣過去的評價並不算好,除了新機上市緩慢外、卻乏後續韌體更新與相關服務更常被譏為孤兒機。不過在這兩年間 LG 接連取代Samsung取得 Google 的 Nexus 設計權,內部的體制改組與移動裝置部門的權限變更都使得 LG 的產品越來越有競爭力。

拿起 LG G2,馬上就會被那 2.65mm 超窄邊框所吸引,5.2 吋大螢幕配置在一般 4.7 吋的機身之中,更有視覺增幅的效果,無疑是手掌方寸之間的迷人玩意。硬體方面採用了 Qualcomm Snapdragon 800 2.2GHz 四核心、2GB RAM、1080P IPS 絢麗螢幕,1300 萬畫素藍寶石鏡頭搭配三級光學防手震。

不管是硬體或是韌體,G2 都是 2013 年Android手機的亮眼作品,更是 LG 的旗艦作品,但是價格硬是比其他廠旗艦低上一大截。除了特殊的背後按鍵設計需要一點時間習慣,國際版本無法擴充記憶卡以及 Knock ON 螢幕喚醒靈敏度問題外;這樣的 CP 值,從裏到外,筆者對G2 幾乎沒有任何怨言。

LG G2內部 UI 的設計也有許多巧思,不管是 Quick Memo 或是 Qslide,從一些小介面的順手度就能看到其心的設計,筆者很喜歡G2的 5X5 設計。

3. Sony Mobile Xperia Z

2013 年也可以說是 Sony智慧手機的新里程碑。全平衡設計、金屬圓形電源和纖細緣條邊飾機身與防水防塵功能,幾乎成了2013年的共同元素,更使得 Xperia 系列能在眾多機海之中走出自己外型的辨識度。2013 年的成功設計或許也會成為之後 Sony智慧手機的沿用慣例(比如說之後的電源鈕是不是都會採取相同的設計),而在其中首先發難搶灘的便是 Xperia Z。

雖然於 2013 年下半年 Sony 接連推出了 Xperia ZR 、 Z Ultra 、 Z1 等衍生或後繼機種,不過筆者仍然推薦 Xperia Z 作為值得推薦的產品。5 吋Full HD 解析度螢幕、高通 APQ 8064 四核心處理器,2GB RAM,16GB ROM 且支援外接記憶卡、Exmor RS 感光元件的 1300 萬畫素主鏡頭都足以應付目前所需,7.9 mm 超薄雙面玻璃造型的亮眼機身外型,以及防水防塵功能更能讓你充滿品味與質感。Xperia Z 於 2013 年三月發售,現在價格已經將近砍半,還會贈送相關贈品或是專屬充電底座,如果不需要防水防塵的話,Xperia ZL 規格完全相等,但擁有更高的機身螢幕比,且價格更低一點也是不錯的選擇。

優雅的外型,防水防塵的四核心旗艦機,只要剛上市的一半價錢,和最新旗艦Z1相比也便宜近六至八千元。

4.小米2S

說到高 CP 值智慧手機當然不能漏掉小米,這一受關注的新興廠商推動了全球其他廠商致力於推出低價高品質手機,不過在這邊我們推薦的是小米2S,而非小米3或紅米。理由是小米3雖然已經於去年 10 月上市,但臺灣要容易入手可能要等到 2014 年第一季之後,而紅米的情況也雷同,故若以 2013 年上市的作品來挑選,或許小米2S容易入手、價格低廉,更是體驗米 UI 的一個良好啟始點。

米 UI 設計的最大特色便是在 Android 系統上營造出仿 iOS 的使用體驗,捨棄了 Android 的桌面和 APP 的兩層表裡設計,但保留了 Widget 的應用工具,中國手機都有各種客製化主題包、圖標包則可隨心設計自己喜歡的風格,多彩外殼的自由變換則有過往 Nokia 手機的百變妝點風華。

我們可以這樣說,米 UI與小米手機正不斷建構一種自身粉絲(俗稱米粉)的使用習慣與忠誠度,就像喜歡 iOS 的人一樣,雖然米 UI 是一套Android系統,但隨著小米手機銷量與喜歡小米手機介面的「米粉」越來越多,米 UI 也會逐漸走出屬於自己的另一條路。

筆者舉一個米 UI 的貼心設計例子。大多數的智慧手機都有手電筒的照明功能,使用時你需要喚醒手機、點 APP 後才能啟動閃光燈,有時在突然的黑暗之中不免顯得緩不濟急,但小米你只需要按住 Home鍵,不管手機是否解鎖就能馬上啟動手電筒。這當然不過是小設計,但這個點子來自於中國許多經常跳電、沒有夜間緊急照明的學校宿舍,這種貼近中國學生實際需要的設計就能理解為何小米能快速發燒,席捲中國消費族群,絕不僅僅只是物美價廉而已。

小米手機所帶來的「發燒」,成為全球物美價廉智慧手機的代名詞。

5.LG G Pro

前文已述,2013 年全球推出了上萬種搭載Android系統的智慧設備,就算撇開其他平板或是周邊裝置不談,純粹的Android智慧手機也為數可觀,為何會再選上 LG 的作品,而且竟然不是選擇 Nexus 5,而是 LG GPro?筆者必須坦承地說,G Pro 實在是一款另我改觀的產品。

LG G Pro 搭載 Adreno 320 GPU、Qualcomm Snapdragon 600 1.7 GHz 四核心處理器和 2GB RAM、1080p IPS 液晶螢幕,和足夠一天使用的 3140mAh 高容量電池。一些Samsung S4 才主打的特殊功能,例如雙鏡頭拍攝功能、體感操作也都早已具備,再加上在左側機身的額外實體啟動按鈕可讓任意指定 APP,更增加了更多樣的可能性(例如說切換 APP 或是馬上啟動相機拍照)

LG G Pro 可說是完全針對Samsung Galaxy Note II 而來,同樣是 5.5 吋的大螢幕,但全部的規格和使用感都比 Note II 高上一階,就算放在其他廠商的年度旗艦機前也毫不遜色,而迄今的價格仍然比 Note II 更加平易近人。坦白說,筆者後來接連購入了 LG G2、Nexus 5 和 G Pad8.3,不能不說是因為因為 LG Gpro 的優秀體驗所致。

在缺點方面,LG GPro的相機雖有1300萬相素,但成相效果不如2013年下半年的主流旗艦,另外韌體運行Android 4.1,再獲得升級的機會不大;但若您喜歡高畫質大螢幕、而且預算有限的話,LG GPro應該能讓您滿意才是。

5.5吋的 LG GPro(左)、G2(中)和Nexus 5比較

隨著智慧手機的全面性普遍,我們可以看到智慧攜帶設備已經不再是手機或平板,也
侷限於「穿戴設備」,而是擴及到遊戲、家庭娛樂、運動器材、交通娛樂、甚至是居家保全或是武器瞄準系統上,全面性的整合(或者說監控)我們的一切生活連結。

總結而論,如果高階智慧手機的差異越來越難以分別,前後一季,甚至一年的旗艦只在於個位數字的處理器數據高低、零點零幾的分毫差異,甚至外型上沒有太大差別,是否有需要追逐這每隔三個月就來一次的二十幾張小朋友旅行?

產品更加琳琅滿目,這更象徵著彼此之間的差異性會越來越小、相互競爭將更為激烈;正因為如此,故筆者認為選擇旗艦機才能獲得較細緻的設計和保固服務(選中低階機,或許備料零件維修都是一大問題),而挑選已經上市一陣子的前季旗艦,不僅價格低廉,也可避免初期上市的各種品質問題,韌體已經在較為完善的狀態上運行。故筆者認為若要選擇 Android 系統智慧手機,總結就是這兩個原則:

一、選擇旗艦機款 。
二、若新款太昂貴,就選擇前季或前年的旗艦機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