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親身分享 Sony Xperia Z3功能仔細看

撰文/Alan.攝影/Alan
2014/09/10發表,已被閱讀18,537次

Sony Mobile為了讓媒體以及一般消費大眾能更瞭解最新旗艦Xperia Z3,以及小尺寸版的Xperia Z3 Compact的設計精隨以及功能進化。特別於9月10日再舉辦了小型說明會,細數這兩款新機的螢幕、相機、音效等方面的嶄新功能;並邀請Sony Mobile原廠資深設計師日比啟太以及Alexander Sjösted來臺,分享外型上的設計歷程。

臺灣Sony Mobile已確認Xperia Z3以及Xperia Z3 Compact,將在9月底便會正式在臺上市,而先前露出可遙控遊玩PS4的Remote Play功能,則需待到11月與Xperia Z3 Tablet Compact新品一同登臺。

臺灣Sony Mobile邀請Sony Mobile原廠資深設計師日比啟太(左)以及Alexander Sjösted(右)來臺,分享Xperia Z3以及Xperia Z3 Compact的設計歷程。

Sony Xperia Z3與Xperia Z3 Compact設計歷程

Xperia Z3這次的策略新色為古銅與銀綠色,而Sony推出這兩款新色的發想原點,便是欲呈現自然中的金屬質感。Xperia Z3這次應用了更窄的邊框設計,以及更圓潤的面與面交接處理,在同樣搭載5.2吋螢幕基礎之下,機身比Xperia Z2更小一些握感也有提升效果。另外在機身的4個邊角,Xperia Z3採用更耐摔、耐磨的樹脂異材質搭配,也兼具不掉漆的實用性。

在開發過程中,Sony其實也嘗試了許多新色、新質感、以及新材質應用,例如在現場便展示了採用電鍍質感的原型機,在不同角度檢視下色彩也將隨之變換,展現十足的未來感。另外還有像邊框部份以完全平滑表現、或是以金屬原色搭配立體紋路表現的邊框。而這些試作機最終並未採用的原因,包含太具未來感可能影響消費指接受度、以及質感落差太大等等。

由自然界金屬色澤為基礎,所推出的全新古銅色與銀綠色策略色款。
Xperia Z3在容易磨損機身邊角採用強化樹酯材質,可提升耐用度並避免掉漆情形。
不管是Xperia Z系列過往推出過的紫色,或是即將推出的古銅色以及銀綠色,都可發現機身正面的螢幕周圍邊框皆採用黑色搭配,而目前採用同色系搭配的也僅有白色款。Alexander Sjösted表示造成如此的原因,主因在黑色與白色因為最基礎單純,很容易與螢幕呈現的內容搭配;而若是在紫色、古銅色、銀綠色的款式上採用相同的配色的話,與畫面的搭配性比較容易造成干擾,也容易產生突兀感。

Xperia Z3 Compact這次設計上的亮點,包含透明質感的聚碳酸酯材質邊框,以及更鮮明的橘紅以及綠色等新色選擇。在邊框部份,Xperia Z3 Compact的4個邊條採用組合方式處理,而成品上所看到的通透又帶有霧面的視覺效果,便是需要於邊框內層塗上金屬塗料,以及事後打磨等2道手續。雖然帶點透明與霧面質感的塑料邊框,在Xperia Z2a或是ZR身上也有類似的設計,但Xperia Z3 Compact身上的邊框處理,透明度似乎又比上述兩款機型更高,帶出的飄浮感也就更多一些。

有些Xperia Z1 Compact使用者心中,或許會有邊框材質由金屬轉變成塑料的疑惑,針對這個問題Alexander Sjösted也提出說明。他表示Xperia Z1 Compact與Xperia Z3 Compact雖然機型名稱上有著高度關連,但其實兩者卻是全然不同的產品。加上Xperia Z3 Compact在螢幕加大、電量提升、機身面積不變但更薄與更輕等影響,在天線安置或組件安排等方面也都有所不同,在這樣基礎之下便選擇最後我們看到的Xperia Z3 Compact設計樣貌。

除了基礎的黑、白色之外,Xperia Z3 Compact這次還提供橘紅色以及綠色選擇。而在開發過程中,Sony其實也試作出招牌的紫色,以及與Xperia Z3一樣的古銅色或銀綠色等樣品,不過,最後脫穎而出的仍是最後看到色調較飽和、鮮豔的橘紅色以及綠色款式。其實就像車款一樣,中大型房車往往都是以沉穩的深色調或基礎純色如白色受大眾喜愛;而小車就比較適合搭配更鮮豔的色彩來展限活力,並非依鎖定客群年齡層不同而特別考量。

Xperia Z3 Compact的邊框並非一體成型,需要經過組裝、添加金屬塗層、打磨等手續完成。
上圖顏色比較深的是以在邊框內側添加金屬塗層後的樣子;而下方則是最初的聚碳酸酯邊框成品。
上方的Xperia Z3 Compact與下方的Xperia Z3相比較,可發現Xperia Z3邊框與機身接合僅有單層結構;而Xperia Z3 Compact則是與Xperia Z1相似,邊框上下搭配膠條在視覺上有著類似三明治的結構。
廣  告

螢幕、相機、音效等方面的升級

單就規格表上的數據來看,對比於Xperia Z2而言Xperia Z3的提升幅度其實有限,甚至有進步幅度不如預期的感覺。而這次臺灣Sony Mobile另行舉辦技術說明會的原因之一,想必也是欲打破這樣的想法。Xperia Z3在效能硬體上的規格其實與Xperia Z2差異不大,不過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Qualcomm S801 2.5GHz四核心處理器加上3GB RAM的配置,其實已能滿足重度使用者需求。而Xperia Z3提升的重點,將著眼在螢幕、相機、音效等方面的使用體驗。

螢幕部份Xperia Z3依舊是搭載1080P規格的IPS面板,不過在亮度部份Xperia Z3從Z2的500cd/m²提升至600cd/m²,這意味著在戶外等高亮度環境下將提供更清晰的顯示效果。而過去Sony強調的Live Colour LED、Triluminos Display for mobile、X-Reality for mobile等獨家顯示技術在Xperia Z3身上當然也一應俱全。值得一提的是在顯示設定中除了X-Reality for mobile功能之外,Xperia Z3還追加了全新的「超逼真模式」,其主要效果在飽和度上作了進一步強化,比較適合拿來觀看多媒體或喜愛濃豔發色的用戶使用。

Xperia Z3在影像增強功能下新增了超逼真模式,不過X-Reality for mobile與超逼真模式僅能擇一 開啟。

Xperia Z3的相機硬體延用1/2.3吋2070萬畫素Exmor RS CMOS感光元件,不過鏡頭模組從Xperia Z2的27mm提升至25mm,擁有更廣的視角。另外,Xperia Z3也將最高感光度可用值升級至ISO 12800,強調能在低光元下捕捉明亮的影像。透過高ISO來提升夜拍明亮度首先需解決的問題是雜訊的抑制,而根據現場試拍的初步檢視結果,Xperia Z3以ISO 12800拍攝的照片雖然有些許色偏,但雜訊抑制的效果還在堪用值內。

不過,ISO 12800的使用情境限制算是蠻嚴格的,使用者並無法透過手動強制選擇ISO 12800感光度拍攝,僅能在智慧場景辨識模式下交由手機自動偵測環境光源,光線不足時才會將感光度拉至ISO 12800。而也因為受到自動模式限制,最終的拍攝照片解析度將為800萬畫素,尚不提供2000萬全畫素拍攝。而值得一提的是在試用過程中,筆者發現Xperia Z3的昏暗環境對焦能力似乎提升許多,無論是速度或準確度都有提升,也沒有拉風箱對不到焦的情況產生。

在拍攝應用功能部份,在Xperia Z3身上可以找到全新的4款娛樂拍照模式App,包含聲音照片、多相機功能、正面特寫功能、或是AR拍趣等等。另外,這次Xperia Z3針對錄影防手震Steady Shot功能還新增了效果更強的「智慧式進階」選項,以應對跑跳等更動態的影片拍攝需求。不過,Steady Shot防手震的技術基礎仍為電子式,因此開啟後視角將會變得比較窄,尤其開啟智慧式進階後視角也會變得更窄一些。

Xperia Z3的娛樂拍照模式更加豐富,例如上圖呈現的是多角度功能,最多能再與2部Xperia手機或1部Sony相機連結,拍攝多視角照片或影片,拍攝的畫質為200萬畫素以及720P。目前支援此功能的產品僅包含Xperia Z3家族以及QX系列相機鏡頭,未來能否支援更多機型目前仍不確定。
Xperia Z3同步採用了全新的相機模組,與左方Xperia Z2採用的相比較,可明顯看出變得更薄,這也是Xperia Z3機身厚度能再度下修的主因之一。

Sony Xperia Z3開啟與關閉Steady Shot Intelligent active mode效果比較

音效部份Xperia Z3除了延續特色的數位降噪支援外,這次新增的功能為DSEE HX技術,主打能可將壓縮過後的音訊檔,提升至與CD相當的音質輸出。另外,Xperia Z3也支援Hi-Res高音質解決方案,號稱能提供類似耳擴的效果,加強96KHz以上採樣的高音質檔案,作最佳化輸出效果。不過,上述兩項功能口說無憑且比較難以量化方式佐證,使用者最好能以親身體驗的方式感受。

Xperia Z3依然採用前置雙喇叭設計,不過搭載的喇叭單體更大且一致,擺放位置也更靠近機身中央,外放效果將比Xperia Z2更佳。
軟體部份新增了DSEE HX技術、支援Hi-Res高音質解決方案、以及針對一些自家推出的耳機,提供最佳化調整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