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的進化 華碩ZenFone 5全新介面體驗

撰文/Eason.攝影/Alan
2014/04/04發表,已被閱讀39,892次

近來Android手機市場競爭的話題,已經慢慢從旗艦級手機,延伸到入門級、或稱為高性價比的消費市場,這類產品由於售價夠具競爭力,因此會吸引逐漸由2G淘汰換機的用戶,或是手機需求中等的使用者。而華碩在今年CES上所發表的ZenFone系列,就是針對這個族群所研發的產品,雖然臺灣市場的售價尚未公布,但參考美國販售的99美元起跳、最高階的ZenFone 6也不過199美元,確實已經炒熱市場上的關注度。

本次U-3C也搶先在開賣前,取得ZenFone 5實機來測試,繼先前的開箱後,本篇以ZenUI的內容與功能為重點,看看新的介面究竟有何新鮮之處。

本篇以ZenFone 5的ZenUI的內容與功能為重點,看看新的介面究竟有何新鮮之處。

全新的What's Next與Do it Later功能

華碩ZenFone的主要賣點,除了高性價比的特色,最大的改變就是導入全新ZenUI操作介面。ZenUI使用目前很流行的平面化icon設計,同時採用系統化的主題設定,當使用者改變或選擇某個主題時,整個系統的顏色風格也會隨之改變,對使用者來說,整體而言感受到的是更細膩的體驗。

What's Next功能,基本上的核心功能就是「通知」,使用者只要輸入Google帳號或Exchange帳號,系統就會去抓取行事曆內的資訊,並且自動排列顯示在鎖定螢幕、Widget、What's Next App內,讓使用者在各式介面下都能掌握行程訊息,很適合商務人士的需求。

「What’s Next」提供類似Google Now的功能,藉由學習使用者使用習慣或整合行事曆工具等方式,進一步預測並提供使用者生活上的資訊。例如登入Google帳號後,What’s Next便整合了行事曆內容。
除了進入What’s Next本身的App之外,使用者還可在解鎖畫面或是小工具上直接瀏覽What’s Next的整合內容。
Do it Later在最新一次韌體更新後,更名「待辦工作」,可透過Google帳號同步化,當有一些錯過的來電或簡訊,工作App便能加以提醒使用者。
主要依賴Google帳號實現同步化功能。

而在CES發表會上,ZenUI主要功能之一的「Do it Later」,到了目前的軟體版本則稱為待辦工作,顧名思義就是待處理、未處理的事項,而待辦工作的內容則包含電話撥打、訊息的回覆、確認等,基本上只要程式支援待辦工作的項目,就能在選單的部分看到待辦工作的icon,點選之後就能把該內容歸類到待辦工作中,方便事後一次性的瀏覽,增加便利性。

SuperNote是由華碩自主開發的筆記App,支援使用者以手寫、打字、或匯入多媒體等豐富功能來完成筆記。
文字輸入部份除了支援常見的打字與手寫筆觸之外,SuperNote還內件多種筆觸選擇,讓使用者可完成更生動的筆記。
SuperNote內建有鉛筆、鋼筆、毛筆等共6種不同筆款,並支援調整如粗細、顏色、透明度等功能,不管用於記事或繪畫皆提供使用者相當大的發揮空間。
還可進一步將圖章、符號,甚至是圖片、照片、聲音、影片等多媒體內容匯入筆記中。
ZenFone 5內建的省電程式提供3種不同模式,其中的自訂省電模式支援使用者自訂執行特定功能時的螢幕亮度,以及可選擇是否要永遠開啟通訊App的連線功能。
與近幾代的PadFone變形手機一樣,ZenFone 5也內建了螢幕色溫、以及針對色相與飽和度的調整工具。
曾在PadFone上出現過的閱讀模式,ZenFone 5也一併搭載。開啟閱讀模式後螢幕將變得偏黃讓觀看白底黑字呈現的電子書,或是大量文字網頁時更加舒適。
在ASUS個人化設定中,可找到如多工鍵功能、通知欄快速開關、或是開啟手套模式等設定功能。
ZenFone系列全新的氣象App有幾分HTC的味道,資訊則由AccuWeather提供,使用者並可同時設定多個國家城市。
往下拉便可得到更多天氣資訊,例如降雨機率、濕度、風速、一週天氣、紫外線等級、以及日升/日落等豐富資訊。另外,簡潔、一致性的圖像化設計對閱讀也有相當幫助。
在桌布設定中可發現ZenFone 5內建「清晰資訊圖層」功能,主要是在使用者選擇的桌布上再增加一片透明度可於20%至80%調整的圖層,讓一些圖示、文字等資訊能夠加強辨識度。而此透明度可調的圖層也支援多種顏色選擇。
左圖便是20%清晰資訊圖層的效果;而右圖則加強至80%,可發現原本的桌布已幾乎被蓋掉。
廣  告

整合式的內容體驗

ZenUI改良的另一重點功能,就是把手機內的多媒體內容,盡可能的整合到一個頁面下。舉例來說,新的音樂播放介面提供使用者整合多帳號的內容,可以把DropBox 、OneDrive 、 Asus WebStorage等雲端的音樂內容,集中到同一個音樂播放介面下,使用者不用離開介面,只要選擇不同的來源即可,而且介面的設計邏輯也讓人一目瞭然,容易操作。

而在相片多媒體部分,ZenUI也提供整合式的服務,使用者進入相簿,也能夠在同一個介面下,切換到不同的雲端儲存帳號,直接觀看裡面的照片內容,操作性來說非常直覺,同時介面風格也擺脫過去比較陽春的印象,算是一大進步。

內建的音樂播放器在介面設計或功能方面,皆與Android原生的Play音樂相當類似,不過,ZenFone的內建音樂播放器進一步整合了雲端空間,稱得上是它的最大特色。
雲端空間方整合功能支援華碩自家的WebStorage、Dropbox、OneDrive、Google Drive等4種。
圖片庫支援不同的排序方式以及人臉偵測功能。
同樣的,ZenFone 5圖片庫也將雲端空間整合其中,除了一些雲端硬碟之外也支援社群或網路相簿。
內建的檔案管理員同樣把雲端空間整合進來,並支援瀏覽本地端的網路芳鄰功能。

效能

ZenFone系列在產品定位上,是屬於入門級距的智慧型手機,在硬體規格方面,對一般使用者來說應該可以輕鬆滿足需求,特別是入門機較弱的儲存容量,ZenFone也都有提供最大64GB容量的記憶卡擴充功能;另外1GB RAM在一般操作下,都還有300MB至200MB的緩衝空間,即使在密集的操作下,也還算使用順暢,以入門機的標準來說算是不錯。

華碩ZenFone系列手機皆搭載Intel Atom Z2580四核心處理器,上圖是透過CPU-Z獲得的硬體與系統資訊。
分別以Quadrant Standard以及安兔兔評測跑分測試,ZenFone 5獲得的成績依序是10,893分以及22,496分。
ZenFone 5內建8GB的儲存空間在扣除Android系統佔用以及一些預設Apps後,使用者實際能夠應用的容量約在4.7GB。而1GB RAM在開機並運行一段時間後,則剩下約243MB。
透過3D Mark測試圖形處理器效能,ZenFone 5在Ice Storm項目獲得7,848分、在Ice Storm Extreme項目獲得4,576分;而在Ice Storm Unlimited項目下則獲得7,246分。
Nenamark 2的圖形測試成績為60.2fps。

相機: 全面將高階功能下放至入門機種

以往對於入門手機的印象,相機功能總是差強人意,不過本次華碩在ZenFone 5上,搭載許多從自家高階手機下放的功能,筆者認為其中最實用的就是PixelMaster模式,這個功能可媲美宏達電UltraPixel相機的夜拍畫質能力,藉由提升進光量、達到高畫質效果。

除了PixelMaster外,ZenFone 5還搭載微縮模型模式、智慧移除、景深效果、團體微笑、HDR、時光回朔等拍攝模式,這些功能在過去都是屬於高階或中高階等級的手機才有內建,而ZenFone 5則是少見的入門機款搭載這麼多元相機功能,顯示未來的入門級手機市場,相機功能的激烈競爭不會亞於旗艦款手機。

上圖是ZenFone 5的拍照介面,與PadFone最新版的設計一致。畫面左方提供閃光燈、前置/後置鏡頭切換、濾鏡特效等快速切換功能,以及細部設定捷徑。畫面右側由上而下依序配置瀏覽照片、連拍模式開關、快門鍵、錄影鍵、拍攝模式等功能。
ZenFone 5內建的多種濾鏡特效。
設定選單分為拍照、錄影、其他等3大項,使用者只要點選對應圖示或是持續向下滑動便可進入下個設定分類。
感光度的最高手動設定值為ISO 800;ZenFone 5除了可拍攝最高800萬畫素相片外,也支援多種解析度選項。
所有的拍攝模式一覽,ZenFone 5內建的拍照模式並沒有比The New PadFone Infinity少,包含其強打的降低畫素以提升感光度之低光原拍攝模式也未缺席。
在影片模式下支援的拍攝模式。
ZenFone 5的錄影介面,支援暫停以及邊錄邊拍功能。
對焦模式支援智慧對焦、連續自動對焦、以及無限遠3種。
在錄影分類下的設定功能。
歸納在其他類的拍攝功能選項。
ZenFone 5搭載200萬畫素的視訊鏡頭,支援最高720P錄影畫質。
切換成前置視訊鏡頭時支援的拍照以及錄影模式會比後鏡頭少一些。

結語

在初步體驗過ZenFone 5之後,筆者認為最大的改變還是在ZenUI,新介面擺脫過去Android「原生」的風格,雖然屬於入門級距,但ZenUI讓ZenFone 5看起來更具品牌感,和坊間一般白牌機種明顯有所差異;同時ZenUI融合了「統整」的概念,例如將雲端資料與手機內的資料適時整合、Do it Later的歸類提醒、What's Next的提示功能等,整體來說,ZenUI讓筆者感覺是更適合商務人士操作的介面。

至於在其他部分,ZenFone 5相機功能可說是超乎目前同級入門款手機的一大賣點,尤其是夜拍能力,入門級手機應該無人能出其右。而最後,ZenFone 5最重要的定價策略,即將於4月8日發表,究竟最終的建議售價會是多少,相信對於考量性價比的讀者,是決定購買與否的重要關鍵因素,屆時編輯部也會前往現場採訪,敬請期待。